过去的一个多月里,似乎一个“抢”字贯穿其中。从口罩、酒精、额温枪再到瓜果蔬菜、米面油,无一幸免。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,超市不起眼的另一角——自热食品,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。
据淘宝数据,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期间,自热食品在热销产品中排名第二,仅次于螺蛳粉。自热米饭的销售同比增长高达257.09%,甚至超过方便面的平均133.34%的增长。
这个因懒人经济盛行而衍生、壮大的产业,不仅有各大传统线下餐饮龙头入局,更有不少互联网巨头的加持,整个赛道热闹且拥挤。
只是,眼下难抢的自热食品究竟是真的迎来了新风口,还是昙花一现,很难说。
增幅超1200%的“过气网红”
或许连各家厂家都没想到,自热食品能变得如此抢手。
“超市库房里的货每天都要补3、4次,但现在厂家那边的库存也比较吃紧,我们只能暂时把货架用其他产品替代了。”重庆重百超市某员工向锌刻度表示,自疫情发生以来,自热食品一直十分抢手。
可就在半年前,还有人曾在知乎上提问:为什么自热火锅并不好吃,而且很贵,还有人那么喜欢?这个问题下面的不少回答都提到,自热火锅和真正的火锅是没法比的,但自热火锅的一大卖点,就在于能够制造吃了火锅的“幻觉”。
解乡愁、旅行救急、懒人快手菜……一直以来,这便是自热食品的竞争卖点,而美味从来就不是它的竞争力。就像知乎网友“Wo兜兜里有糖”所说,“其实自热火锅和火锅的之间的距离,是勾兑酒到几十年陈酿的距离。”
不过,自热食品自身的优势也是无法忽视的。从2015年在朋友圈、微博等平台中火起来之后,自热食品的销量就一路攀升。
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自热食品从2016年下半年起开始进入大众视野。2017年,自热食品迎来爆发,企业注册量比2016年增长了75%,并于当年双十一卖出170万份,彻底引起了市场的关注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自热食品也在传统线下商超中陈列销售,但更主要的战场实际上还是各大电商渠道。
成都大龙燚餐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星曾公开提到:“电商部月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,增加了自热火锅后,月销售额激增到160万元以上,月增长率超过100%,目前我们的淘宝店和京东店销量仍在持续增长中。”
疫情期间,各大厂家更是绞尽脑汁出奇招。2月16日,小龙坎参加聚划算专场“主厨直播做菜”,透过一方手机屏幕,主播一边吃着冒着热气的火锅,一边努力带货,深夜的馋虫被迅速击中。2月17日凌晨开售10分钟,小龙坎自热火锅售卖就超10000盒,20分钟全店交易额破20万元。2月17日的成交,相比1月17日增长超过1200%。
面对这样的利好时机,海底捞也在设法恢复产能。据锌刻度了解,由于运输和疫情发展等因素的限制,海底捞在复工复产上有所延迟,但仍然决定通过自建工厂、OEM代加工等多种方式大幅度提高产能。
但与此同时,内容物局限性强、价格较高、口味一般等因素,也成为不少人尝试第一次后再也不会回购的重要原因。
“其实30元左右的价格,我自己随便买点菜来煮个麻辣烫或者关东煮都能行,自热火锅里的菜来来去去就是那几种,而且口感有点奇怪。”Lulu曾在意大利留学四年,她还记得自己在国外第一次吃到自热火锅时,幸福感油然而生。不过两三次之后,她就更愿意自己动手做了。
如Lulu一样,一两次尝试之后便不再购买的人还有很多,这也是自热火锅后来不那么“网红”的原因之一。不过疫情期间,自热火锅的风口却似乎再度来临,不论是曾经销量平平的线下商超被洗劫一空,线上销量更是节节攀升。
在大家都被病毒围困在家之际,除了仅有部分城市能叫上的火锅外卖之外,更易购买的自热火锅便成了不少人的解馋神器,这个“过气网红”似乎也再一次迎来了高光时刻。
“大胃王密子君”测评自热火锅
巨头入场,赛道竞争白热化
看似小小的一片自热食品市场,背后却蕴藏着十分激烈的竞争格局。
一度,自热食品成为了人人尝鲜的新奇产品,也成了各大KOL的必选素材。B站“翔翔大作战”、“贤宝宝Baby”、“大胃王密子君”等多位百万UP主都曾进行过自热火锅评测。而流行的背后,其实是“懒人经济”和“一人经济”的盛行,加之电商平台的成熟繁荣。
在都市快节奏的发展下,大量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疲于奔波,所以不会或者不想做饭,自热食品自然就成了不少人的首选。就以自热火锅为例,与传统方面食品方便面对比,自热火锅除了“自热”以外,食品种类较多,营养更为丰富。一人份的设计与简单的操作,更满足年轻消费者“一人食”的需求。
从注册企业数量来看,由于自热食品多为“代工”产品,所以食材、发热包和包装等都是其他工厂代为加工,多方整合而来,品牌方多为“组装商”,所以总体注册量较少。
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2月26日,自热食品企业的注册量仅有149家。从地域看,自热食品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川省。
同时,从目前自热食品的行业格局来看,行业集中度较高,主要在批发和零售业。而生产自热食品的企业主要有三类,一是专注自热食品领域的新品牌,如自嗨锅、筷时尚等;二是原有的火锅品牌;三是依托生产线进行产品横向拓展的休闲零食品牌。
具体来说,这三类企业中又包含了传统线下餐饮龙头企业和互联网企业。举例来说,如德庄、小龙坎、海底捞等线下餐饮品牌开发自热火锅产品,具有天然的优势。一方面是多年餐饮业的耕耘,早已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配方,可以直接套用。另一方面,线下餐饮带来的品牌信任感是互联网品牌难以相比的,所以在不少消费者心中,他们或许是优先的选择。
不过,良品铺子、百草味、三只松鼠等休闲零食巨头也并不甘落于人后。这三家企业的产品涉猎十分广泛,几乎市面上常见、流行的零食品种都能在其店铺中见到。因此自热食品火起来后,这三家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系列产品。
据锌刻度观察,尽管在天猫、京东等电商平台上,这三家品牌的自热产品销量并不靠前,但也为产品链的完善和丰富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。
除此之外,网易严选同样入局,如此一来,自热食品赛道的竞争便逐渐白热化。在还没有出现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王者之前,行业里的所有企业或许仍需挖空心思找到突破口。
锌刻度整理
如何维持这场火爆?
疫情当前,传统餐饮行业遭遇了至暗时刻,却也的确为自热食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。但在真空期过去之后,自热火锅又该保持这种火热的局面,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呢?
有业内人士分析,自热食品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。疫情过去之后,随着传统方便食品和外卖行业的不断挤压,自热食品恐怕也很难维持激增的销量。
并且,如今已有不少线下火锅店开始经营外卖业务。有火锅商家对锌刻度表示,他们已有计划在疫情结束后研发更多的品类,如“一人食”套餐等,价格预计控制在25元左右。如此一来,其实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热火锅的竞争力。
还有前文所提及到的自热食品多为代加工产品,这一特性也导致了自热食品在内容物、口味上的趋同,能够体现品牌特色的地方,也仅剩包装、蘸料等细节处。但品牌若想从头至尾都独立研发,无疑将大幅加重成本,如何在成本、价格与口味中平衡,仍然是个难题。
春天已至,或许应该给所有自热食品企业浇上一盆冷水。尽快撕下“口味一般”、“价高量少”、“安全隐患”等负面标签,再扩展出更多的适应场景,也许才能将这场爆火留得更久些。
本文来源 / 锌刻度
疫情当前,“懒人经济”和“一人经济”盛行,自热食品行业迎来新机遇。如何维持这场火爆?包装来赋能!
在ECPAKLOG 2020
“外卖速食&生鲜包装直采会”主题区
获取更多外卖、预制食品、生鲜包装解决方案
升级消费者体验
提高复购率!
长按二维码 即刻预登记
立省50元现场门票!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
也可进入观众预登记哦
想随时随地获得行业资讯?
想和行业小伙伴谈天说地?
没问题!
长按下方二维码
添加「参观管家」
拉您入群开聊!
↓↓↓↓↓